节点文献

三维步态分析评定腓肠肌长度的初步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孟殿怀许光旭顾绍钦王红星励建安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摘要】 目的:研究三维步态分析评定腓肠肌长度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儿麻后遗症患者作为足下垂病理模型(12例,17.3±0.6岁);正常青少年10例(16.2±1.5岁)作为对照组。采用三维动作分析系统采集步行时的动态运动数据,经建模分析求出腓肠肌长度;用量角器测量出测试对象踝背屈(被动活动)的角度值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①儿麻组与正常对照组身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腓肠肌内/外侧头长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腓肠肌长度与踝背屈角度余弦值显著相关(P< 0.05);③求出腓肠肌长度与踝背屈角度余弦值的线性回归方程(P<0.01)。结论:三维步态分析可以测定正常人和儿麻后遗症患者腓肠肌长度的差别,从而判断跟腱挛缩情况,并为康复训练或矫形手术提供实验依据。部分严重小腿三头肌痉挛或者挛缩导致足下垂患者需要通过矫形手术来纠正畸形,但是目前没有可以在步行中动态反映肌肉/肌腱长度的检测方法。由于静态站立或坐位时肌肉/肌腱的长度与动态步行时有较大的区别,因此研讨动态评估肌肉/肌腱长度的检测方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儿麻)患者作为病理模型,研究步行时腓肠肌长度与踝背屈角度之间的关系,并评估腓肠肌/跟腱的长度,为临床康复治疗和手术矫治提供新的途径。

  • 【会议录名称】 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6-09
  • 【会议地点】中国新疆克拉玛依
  • 【分类号】R49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