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我国婴儿型神经元蜡样质脂褐素沉积病的PPT基因存在新突变
【作者】 毕鸿雁; 姚生; 卜定方; 王朝霞; 张英; 袁云;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 婴儿型神经元蜡样质脂褐素沉积病(INCL或CLN1)是一种棕榈酰蛋白硫酯酶-1(PPT-1)功能异常导致的隐性遗传性疾病,是神经元蜡样质脂褐素沉积病发病最早和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在我国相对罕见。发病年龄在5-13个月,主要表现为精神运动倒退和视力减退,随后出现癫痫发作,一般在3岁丧失运动和社会接触能力,于6-13岁死亡。病理检查发现不同细胞内出现颗粒样脂褐素颗粒是诊断该病的形态学金标准。致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p32的CLN1/PPT基因,该基因包含9个外显子,编码棕榈酰蛋白硫酯酶-1(PPT-1)。到目前已经发现的40个突变主要位于第4和5外显子上,所有的CLN1/PPT基因突变与颗粒状的沉积物相关。尽管国内以及亚洲其他国家对该病进行了临床和病理报道,但尚缺乏 INCL的基因研究结果,为此我们报道2个INCL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基因检查结果。方法:两例先证者经临床和病理检查诊断为婴儿型NCL,其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在1岁以内出血进行性智能和运动发育倒退伴随癫痫发作。用2例先证者及先证者1的父母DNA作为模板,对PPT基因编码区9个外显子和两旁的内含子进行测序检查。结果:先证者1存在复合杂合突变,分别为第6外显子的c550G→A即E184K点突变和第1内含子的剪接突变IVS1+1G→A。其父亲存在IVS1+1G→ A剪接突变,其母存在E184K突变。先证者2的第3外显子存在c272A→C即Q91P纯合突变。对50例正常人DNA进行 PCR-RFLP突变筛查均未发现相同突变。结论:两个婴儿型NCL患者的PPT基因存在两个新突变,提示我国婴儿型NCL 的基因突变和其它民族的患者存在差异。
- 【会议录名称】 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
- 【会议时间】2006-09
- 【会议地点】中国广东广州
- 【分类号】R744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