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神经电生理检查中对几个问题的误解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张晓燕吕如锋张文洲

【机构】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电生理中心

【摘要】 1.视频脑电图(Video-EEG)中的“视频(Video)”本来就是录像,因此Video-EEG本来就是录像脑电图。“视频”涵盖较广,用于此处显得不到位。2.“4导肌电图仪”“32导脑电图仪”中的导是导联(derivation)的简写,显然错用,应当用信道的道(Channel)。3.“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中的导也错用。由于睡眠描记图包括脑电图、眼动图、心电图、肌电图、呼吸曲线图、血氧饱和度曲线图等多种项目,其中的好几种本身就是多导的,因此恰当的译法应是“多项睡眠图”。4.仅仅描记脑电图,连眠动图也未描记,就说脑电图上的某种特殊波形出现于非快速眼动睡眠的Ⅰ、Ⅱ期,或快速眼动睡眠期,仅凭脑电图自身来判断,大有让运动员自己当裁判之嫌。5.“P300的N1、P2、N2、P3成分如何如何”的描述,逻辑混乱。在波不同的命名的序列里,某序列的P300,相应就是而且只能是另一系列的P3,并不包括N1、P2、N2。6.“下正上负”是神经电生理图形(不包括心电图)位相判断的基本原则,这不同于一般数学物理座标图。有的神经电生理文章仍是“上正下负”,显然是错误的。 7.部分电刺激的文章中,把阳极当作“刺激电极”显然是错误的,因为阳极下的正电荷使受检神经超极化而发生阳极传导阻滞(anode conduction block),不利于神经传导的检测。

  • 【会议录名称】 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
  • 【会议时间】2006-09
  • 【会议地点】中国广东广州
  • 【分类号】R741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