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人脑出血血肿周围皮质HO-1和Bcl-2表达变化的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段淑荣王潇然王春燕王德生戚基萍王海涛

【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

【摘要】 目的:观察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皮质内神经元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与凋亡相关蛋白 Bd-2的表达规律。方法:尸检脑标本39例,均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病理研究室脑库。年龄(36- 84)岁,平均年龄62.8岁,其中男17例,女22例,基底节出血占47.4%,脑叶出血占52.6%,死后24h内剖检脑,剖检标本立即用4%甲醛溶液固定。自出血到死亡时间(2-408)h,平均111.84h。实验按出血到死亡时间分成5组:(2-10)h组6例、 (17-30)h组9例、(36-96)h组8例、(120-216)h组9例、(240-408)h组7例。自出血灶边缘向外(1-3)cm及出血灶对侧相应部位的脑皮质组织进行取材,出血灶对侧设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出血灶周围HO-1与Bcl-2的表达和变化规律,统计学处理:光镜下观察病理切片,神经元胞浆内出现棕褐色颗粒为染色阳性。在显微镜下选取每个区域不重复的随机10个高倍视野(×400),分别计数HO-1、Bcl-2表达阳性细胞数,求均值。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应用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的SPSS11.5软件包进行t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结果:1、脑出血2h后出血灶周围脑组织神经元就有HO-1的表达,(2-10)h血肿周围神经元HO-1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加[(5.13±2.03)个/高倍视野],(17-30)h达到高峰[(11.37±0.93)个/高倍视野],(120-216)h后逐渐减弱[(8.63±0.89)个/高倍视野],(240-408)h时仍有HO-1阳性神经元[(6.46±0.68)个/高倍视野](图4)(P<0.01)。对照组没有HO-1表达。2、出血灶周围脑组织神经元Bcl- 2的在(2-10)h后就有表达[(4.18±1.66)个/高倍视野],(17-30)h血肿周围神经元Bcl-2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加[(6.66±0.58) 个/高倍视野],(36-96h)达到高峰[(8.94±1.12)个/高倍视野],(240-408)h后逐渐减弱[(4.73±0.67)个/高倍视野](P<0.05)。对照组没有Bcl-2阳性神经元的表达。3、出血灶周围脑组织神经元HO-1与Bcl-2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R=0.66,P<0.01)。结论:人脑出血后出血灶周围皮质神经元内HO-1的表达增加,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表达水平不同,HO-1通过其分解血红蛋白的产物起到脑保护与脑损伤的双重作用;人脑出血后16d内出血灶周围皮质神经元表达Bcl-2增加,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表达水平不同,Bcl-2与神经元的存活密切相关;人脑出血后HO-1可以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来实现其阻止神经元凋亡作用。

  • 【会议录名称】 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
  • 【会议时间】2006-09
  • 【会议地点】中国广东广州
  • 【分类号】R743.3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