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5例临床分析及分子遗传学诊断
【作者】 李洵桦; 庄甲军; 谢秋幼; 李爱萍; 梁秀龄; 丰岩清; 方莹莹; 黎锦如; 梁银杏;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摘要】 目的: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spinal bulbar muscular atrophy,SBMA)又称Kenny病或遗传性迟发性近端脊髓延髓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少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多为中、青年男性患病,临床主要表现进行性四肢和延髓肌肉萎缩无力,可伴有男性乳房女性化及一些内分泌异常。其致病基因定位于Xq11-12,是由于雄性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 基因1号外显子CAG序列重复突变所致。至今国内只有1例临床的SBMA病例报告,仍未有基因诊断的病例报道。本文分析SBMA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并作基因诊断。方法:收集5例疑似SBMA患者的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血液生化、肌电图和肌肉病理等资料,用PCR扩增并测序方法测定雄性激素受体(AR)基因的CAG重复序列拷贝数。结果:SBMA主要临床表现是四肢肌肉萎缩、无力和肢体震颤,舌肌萎缩和构音障碍;部分患者出现内分泌症状和肌酸激酶(CK)增高。肌电图可见失神经性运动电位。肌肉病理为神经性损害。患者AR基因CAG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为50-62次,而正常对照是 19-24次。结论:对具有脊髓延髓肌肉萎缩无力的中年男性患者,除检查神经电生理外,应注意检查血清酶学、血糖、性激素水平及询问家族史,以便对可疑的SBMA患者作出及时的诊断,而AR基因的(CAG)n拷贝数的检测有确诊意义。
- 【会议录名称】 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
- 【会议时间】2006-09
- 【会议地点】中国广东广州
- 【分类号】R744.8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