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细胞凋亡、bcl-2mRNA、P53mRNA表达及行为学变化与左旋多巴剂量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 曹非; 孙圣刚; 乔娴; 童萼塘; 王涛; 陈吉相; 刘昌勤; 梅元武; 骆芳;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 目的:本课题通过行为学观察、黑质细胞凋亡数检测、分子原位杂交等方法研究不同剂量L-dopa致PD大鼠黑质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毒性作用的基因调控机制,从而为临床更合理地运用L-dopa治疗帕金森病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通过6-OHDA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大鼠帕金森病模型,选择模型成功的P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二大组:对照组(n=25)、L-dopa组(n=75)。L-dopa组PD大鼠每日上午8点腹腔注射L-dopa注射液(L-dopa注射液:L-dopa干粉剂 (sigma公司产品)溶于含0.05%乙醇和0.1%抗坏血酸(Sigma公司产品)注射用水中,配制成10mg/ml、50mg/ml、100mg/ml三种浓度的L-dopa注射液)至观察时点,按其注射剂量分小、中、大三小组(每组25只);对照组注射除L-dopa外的L-dopa 注射液其它成分。观察时点为1d、3d、5d、7d、14d,14d为PD各组大鼠按剂量腹腔注射L-dopa注射液×7d,停药7d。每组每时点5只PD大鼠。采用行为学、TUNEL、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左旋多巴小、中、大三种不同剂量(10mg/kg/d、50mg/kg/d、 100mg/kg/d)、不同的作用时间(×1d、×3d、×5d、×7d)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细胞的毒性作用,并观察治疗后7天各项指针的变化。结果:PD大鼠旋转行为、黑质细胞凋亡数及Bcl-2mRNA随着左旋多巴治疗的时间、剂量增加而增加。除小剂量组外, 中、大剂量组各项指针均高于对照组(P<0.05),停止治疗后7天,左旋多巴治疗各组指针均得到改善。结论:左旋多巴能加速 PD大鼠黑质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受到Bcl-2mRNA调控,小剂量、间隔使用左旋多巴能有效减少黑质细胞凋亡。
- 【会议录名称】 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
- 【会议时间】2006-09
- 【会议地点】中国广东广州
- 【分类号】R742.5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