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宫内节育器失败及异位原因调查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罗勤杨梅丽王凤鸣孙惠兰朱旭霞傅东霞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失败原因,提高IUD避孕效果。方法对浙江省、市(县)和乡(镇)三级医院被确诊为IUD失败或异位的924例育龄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IUD失败、异位与年龄、文化程度、分娩次数、分娩方式以及初产年龄有极显著相关(P<0.001),与职业、劳动强度和劳动姿态无相关性(P>0.05)。IUD失败、异位与是否哺乳期放置差异不显著(P>0.05)。失败率随置器次数的增加而上升(P<0.001)。各级医院发生IUD失败、异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置器者技术相关,计生专职医生技术最佳,实习医生最差(P<0.05)。随访与未随访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IUD生存期按放置时机前三位依次为产后42天、人流时、产后3月,经后放置仅列第五位。IUD脱落似乎随着置器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而IUD下移和异位则似乎不受时间影响,最短均发生于置器后一个月,最长达21~22年,但随着置器时间的延长,发生嵌顿和异位的机会增加(P<0.001)。结论为了提高IUD避孕效果,降低失败率,应正确选择置器时机,因人而异选择IUD类型;做好定期随访工作,以B超检测为准确;加强医务人员和计生工作者的技术培训;进一步推广使用新型IUD。

【关键词】 宫内节育器失败异位原因
  • 【会议录名称】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资料汇编
  • 【会议名称】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4-06
  • 【会议地点】中国四川绵阳
  • 【分类号】R169.4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学术部、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计划生育学组、四川省医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