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心区交感神经阻滞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
【作者】 李竹琴; 刘凤岐; 王建华; 孙义田; 孙光; 曲仁海;
【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 北京解放军261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麻醉科;
【摘要】 目的探讨心区交感神经阻滞(thoracic epidural block,TEB)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10月临床诊断为DCM(符合WHO标准)住院患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26-70岁,平均(43±8)岁,心功能Ⅲ-Ⅳ级,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10例,女5例,心功能Ⅲ级4例,Ⅳ级11例;对照组男12例,女3例,心功能Ⅲ级5例,Ⅳ级10例。治疗组实施TEB,阻滞范围胸1-5,选取胸椎3、4或4、5脊突间隙穿刺置管于硬膜外腔,并向上置管3-4cm,间隔2小时于管内注射0.5%利多卡因3-5ml,适当辅以硝普钠、多巴胺、洋地黄、利尿剂等常规药物治疗,疗程4周。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血浆FIB测定:取清晨空腹清醒状态下静脉血2ml,肝素抗凝,用微量毛细管加热沉淀法常规测定。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状况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患者心悸、胸闷、气短等于置管注药后5min内减轻,不能平卧者,多于治疗后30min至24小时内能够平卧,腹胀、尿少、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等症状、体症于治疗后3-7天逐渐减轻,2-3周消失,疗程结束时心功能Ⅰ级4例,心功能Ⅱ级9例,心功能Ⅲ级2例,Ⅳ级无,治疗期间无一例血栓栓塞;对照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缓慢甚至无效,3例住院期间发生血栓栓塞,其中2例肺栓塞,1例脑栓塞,疗程结束时无心功能Ⅰ、Ⅱ级,心功能Ⅲ级11例,Ⅳ级4例。(2)治疗前两组DCM患者平均血浆FIB浓度均高于正常值(正常值2-4g/L),治疗后治疗组血浆FIB降低,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两组患者血浆FIB均较高,治疗组治疗后血浆FIB浓度降低(4.2±l3比3.6±0.9g/LP<0.05),对照组无变化(4.2±1.2比4.3±1.9g/L,P>0.05)。结论TEB能降低CM患者血浆FIB水平,有利于改善组织灌注,降低血栓栓塞发生率。
- 【会议录名称】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
- 【会议名称】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4
- 【分类号】R542.2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