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机制的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谢萍祝善俊祝之明

【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内科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高血压研究室

【摘要】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后大鼠衰竭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核因子-kB(NF-kB)活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与心肌胶原含量、心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MI)模型,同时设假手术组(SH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采用导管法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心功能指标。对左室非梗死区心肌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半定量分析TNF-α蛋白表达,电泳动度迁徒率法(EMSA)检测NF-kB活性,明胶酶谱法检测明胶分解活性和天狼狸红染色偏振光下对心肌胶原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MI组与同期SH组相比:(1)MI组左室舒张张末压(LVEDP)显著增加(P<0.05),而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下降速率(-dp/dtmax)均显著降低(P<0.01)。(2)MI组心肌TNF-α表达显著增加,呈时间依赖性,与心功能呈负相关。(3)MI组心肌NF-kB活性均明显高于同期SH组。(4)MI组心肌MMP-2、MMP-9分解活性明显增加;同时MI后非梗死区心肌组织胶原容积指数进行性增加,并且以Ⅰ型胶原增加为主。结论MI后衰竭与心肌炎性细胞因子TNF-α过度表达、心肌间质重塑、进行性心力衰竭密切相关,即心肌NF-kB持续激活、MMP活性增强可能是TNF-α介导大鼠MI后心肌间质重塑和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之一。

  • 【会议录名称】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
  • 【会议名称】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4
  • 【分类号】R542.22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