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原因的临床分析
【作者】 程应樟; 程晓曙; 吴清华; 吴延庆; 李菊香; 饶芳; 童金英; 苏海;
【机构】 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江西鹰潭市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复发的原因。方法射频消融(RFCA)患者1108例,其中复发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6.3±10.2)岁。心律失常类型包括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复发18例,复发率3.1%;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复发10例,复发率2.6%;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复发5例,复发率7.3%;房性心动过速(AT)复发2例,复发率13.3%;心房扑动(AFL)复发1例,复发率9.1%;室性期前收缩(PVB)复发4例,复发率22%。消融方法:按照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指南进行。复发病例统计:从诊断,消融部位,靶点图形,局部心室激动较QRS波提前程度(V-Q间期),消融功率,即刻成功时间,术中是否诱发心动过速,术后心电生理情况及消融开展时间等多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AVRT复发情况诊断明确复发12例,复发率2.15%,诊断复杂复发6例,复发率33.33% P<0.01;左侧旁道复发6例,复发率1.25%,右侧旁道复发12例,复发率9.45%,P<0.01;靶点图V-Q>10ms复发4例,复发率0.80%,V-Q<10ms复发14例,复发率12.84%,P<0.01;靶点图AV波稳定复发2例,复发率0.39%,AV波不稳定复发16例,复发率16.16%,P<0.01;功率<25W复发5例,复发率1.03%,>25W复发13例,复发率10.83%,P<0.01;即刻成功<5S复发3例,复发率0.58%,>5S复发15例,复发率16.67%,P<0.01;术中诱发心动过速复发8例,复发率1.43%,术中未诱发心动过速复发10例,复发率6.25%,P<0.01。AVNRT复发情况功率<30W复发4例,复发率1.31%,>30W复发6例,复发率7.79%,P<0.01;术中诱发心动过速复发7例,复发率1.98%,术中未诱发心动过速复发3例,复发率10.00%,P<0.01;术后仍有心房回波及/或A-H跳跃复发4例,复发率9.76%,术后无心房回波及/或A-H跳跃复发6例,复发率1.73%,P<0.01。AT复发2例,均为两根大头同时标测取相对提早A波消融。AFL复发1例,未证实双向阻滞。IVT复发5例,1例消融后仍有少数PVB但不能诱发室速,4例术中未诱发室速而根据平时记录的室速图形及术中起搏标测与室速图形基本一致时进行消融。PVB复发4例,均发自右室流出道,起搏标测V-Q间期均小于20ms。消融开展时间复发情况93年1例,94年9例,95年11例,96年5例,97年5例,98年3例,99年3例,2000年1例,2001年2例,2002至2003年均无复发。结论本研究发现诊断复杂者,复发率高。消融技术的掌握程度也是RFCA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术中是否能诱发心动过速,也是影响复发的一个独立因素。术中未能诱发心动过速而根据某些电生理现象进行射频治疗,复发率较高,提示应尽可能诱发心动过速后再行消融以提高成功率。
- 【会议录名称】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
- 【会议名称】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4
- 【分类号】R541.7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