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射频电消融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原因分析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曾玉杰王勇李宪伦高炎莎赵霞赵桂茹柯元南

【机构】 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射频电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从1996年至2004年6月间对1672例快速心律失常术患者进行射频电消融治疗。其中男847 例,女825例,年龄12~78岁。其中AVNRT患者680例,AVRT患者830例,房速38例,房扑56例,特发室速68例。采用常规方法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电消融治疗。动脉途径者,常规应用肝素,仅用静脉途径者不用肝素。术后压迫止血,卧床8~12小时。术后2~3天时有4例患者出现穿刺侧单侧肢体肿胀、疼痛。经超声证实为DVT,3例血栓位于髂外静脉,1例位于腘静脉。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6~72岁,2例房室结双径路,1例是房扑,1例是右室流出道室速,其中两人合并糖尿病,1例血小板高于正常。手术时间平均为3.5小时。所有患者均置放下腔静脉滤器后,建立与DVT同侧足背静脉通道,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侧膝关节以下部位,静滴尿激酶,以每小时5万单位速度持续静滴10~16小时,松开绑带,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疗程7~10天,华法林抗凝3~6个月。结果4例患者经治疗肢体肿胀消退,活动不受限制。电话或门诊随访未再复发。结论DVT是射频电消融术后少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24%。发生的原因常见于静脉损伤、高龄女性、糠尿病、血小板增多等。手术时间长和穿刺处压迫时间长可能增加DVT的发生,建议经静脉径路进行射频消融术中,也应常规静注肝素。对于DVT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采用溶栓、抗凝治疗效果明显。

  • 【会议录名称】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
  • 【会议名称】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4
  • 【分类号】R541.7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