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糖尿病对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及心室重塑、细胞凋亡影响
【作者】 刘铭雅; 魏盟; 姚瑞明; 程蕾蕾; 马宏星; 唐耀亮; 蔡乃绳;
【机构】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摘要】 目的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预后差,可能与糖尿病侧支循环形成能力降低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心室重塑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与细胞因子bFGF 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成模后4周结扎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2周后处死。对照组为第一部分结扎后14天组大鼠。超声以图检查评价心室重构。用放射性微球法测量局部心肌血流量。HE染色计数血管。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bax、和bFGF蛋白的表达。分别比较梗死区、梗死周边区和远离梗死区上述各指标的差异。结果结扎前降支前糖尿病组的心室腔内径显著大于对照组,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血流峰值(MVP)和主动脉瓣血流峰值(AVP)小于对照组。结扎后,LVEF、MVP、AVP仍显著低于对照组。梗死区膨展指数显著大于对照组[(48.81±2.73)%vs(44.57±3.27)%,P<0.01]。糖尿病组梗死区(IZ)和梗死周边区(BZ)局部心肌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IZ为(0.4239±0.875)vs(0.7869±0.1075)ml·min-1·g-1,BZ为(1.7232±0.1268)vs(2.7679±0.2247)ml·min-1·g-1,P<0.01]。而远离梗死区无显著差异。在IZ和BZ,糖尿病组的毛细血管计数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小动脉计数明显小于对照组[IZ为(1.00±0.53)vs(3.00±0.93)条/高倍视野,P<0.01;BZ为(1.25±1.04)vs(4.25±0.90)条/高倍视野,P<0.01]。糖尿病组BZ和RZ的调亡心肌细胞计数显著大于对照组[BZ为(7.42±1.98)‰vs(5.17±1.62)‰,P<0.05;RZ为(3.29±0.78)‰vs(1.75±0.56‰),P<0.01]。和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BZ和RZ的bcl-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bax蛋白表达增加。糖尿病组IZ和BZ的bFGF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IZ为(18.47±3.48)%vs(32.27±3.94)%,BZ为(44.11±4.17)%vs(52.55±3.96)%,P<0.01],而RZ无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主要是通过影响动脉生成阻碍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梗死区和梗死周边区的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bFGF表达减少参与了该过程。糖尿病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更显著,心功能更差,可能与侧支血管形成少、心肌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 【会议录名称】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
- 【会议名称】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4
- 【分类号】R542.22;R587.1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