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吗?
【机构】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 吉林北华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青海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摘要】 目的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溶栓失败后的一种有效弥补手段。本研究评估补救性PCI的安全性。方法8例男性,平均52.1(41~59)岁,广泛前壁:MI 4例,前壁MI 1例,下壁+右室MI 2例,下壁MI 3例。STEMI诊断符合国际通用标准。8例从发病至接受溶栓时间平均为8.2小时(6~12小时)。所有患者采用标准方法溶栓,5例使用尿激酶(150万IU 4例,200万IU 1例),3例应用tPA(100mg)。8例因溶栓后ST段没有回落并伴缺血性胸痛(4例)或心原性休克或严重低血压状态(4例)而接受补救性PCI。全部患者在门诊随访,指标包括住院死亡、平均住院时间、TVP、血栓形成或MI;6个月死亡、再次MI、因缺血做TVR或严重卒中。UCG检查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径和LVEF。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全部梗死相关动脉闭塞,其中5例为多支血管病变。7例共置入8个支架,1例仅行球囊成形术。3例因心原性休克或严重低血压状态应用了IABP,平均应用45.8h(24~96h)。IABP支持下,3例心原性休克或严重低血压状态得到纠正,临床转归良好。1例心原性休克患者因为没有IABP装置,在梗死相关动脉(前降支)开通后3h因心原性休克得不到纠正而死亡。对存活7例平均随访21个月(2~42个月)除一例术后3个月因另一支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接受直接PCI以外,其他6例没有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或随访期间死亡率或TVP、再狭窄和临床心绞痛表现。UCG随访显示7例中有6例存在不同程度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结论①由于经历了较长时间,心肌大都已发生坏死,溶栓失败后的患者属于高危患者,例如本组半数患者在接受补救性PCI时已发生心原性休克或严重低血压状态,因此补救性PCI危险程度并不低于直接PCI;②鉴于补救性PCI的高危性,要求开展这项工作的医院具备一定条件,例如配备有IABP装置;③补救性PCI可帮助挽救这类高危患者的生命,降低远期临床事件的发生,但并不能够明显改善受治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④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当积极提倡直接PCI,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并改善近期和远期左心室功能。
- 【会议录名称】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
- 【会议名称】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4
- 【分类号】R543.3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