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和2年随访结果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李广平尹力汤云昭王伟张梅徐延敏陈树涛高玉霞黄体钢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和保守治疗临床效果的比较和2年随访结果。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25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分组:保守治疗组共113例,PCI组共1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分组:溶栓治疗组129例,直接。PCI组共171例,患者治疗按照常规进行。设心肌梗死PCI随访门诊,由专人负责电话和上门随访观察,平均随访期为(13.7±7.4)3~24个月。随访时段分为3、6、12、24。每次随访均填写随访观察表,资料完整者纳入随访统计中。所有资料的处理均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其余基线情况两组匹配。结果(1) UAP住院期间PCI组和保守组冠脉事件(包括心绞痛及AMI)发生率分别是29.4 %和36.8%;两组Ⅱ-Ⅳ级心功能(NYHA)患者的发生率分别是1.9%和3.0%;病死率分别是1.2%和1.3 %,均无统计学差异(>0.05)。随访期内,PCI组及保守组的生活质量计分均有上升趋势,且PCI组均高于保守组(P<0.01);累计两组的心绞痛发生率(38.6%和56.6%)保守治疗组高于PCI组(P<0.05),但是AMI发生率(0%和2.1%)无统计学差异(>0.05)。随访3、6、12个月时,PCI组Ⅱ-Ⅳ心功能(NYHA)患者的发生率分别是9.2%,9.1%和9.4%,较保守组(24.2%,25.2%和27.1%)低(P<0.05),但至24个月时(8.4%和22.5%)两组差异(>0.05)。随访期内两组病死率(1.7%和2.9%)和再入院率(5.9%和4.9 %)亦无差异(>0.05)。保守治疗组在随访3个月时需要PCI或CABG的明显高于PCI组(16.2%和1.3%,P<0.001),余各时段无差异(>0.05)。2.AMI溶栓及介入治疗组住院期间溶栓治疗组心衰(KillipⅡ-Ⅲ)级患者的发生率(31.1%)高于直接PCI组(16.3%)(P<0.05)。住院期间两组的心绞痛(13.9%和14.2%)、再发心梗(4.7%和4.9%)和病死率(9.6%和5.4 %)无统计学差别(>0.05)。随访期生活质量计分在随访期两组均有升高趋势,且直接PCI组生活质量计分均高于溶栓治疗组。随访期累计NYHA分级Ⅱ-Ⅳ级患者的发生率溶栓治疗组(37.2%)高于直接PCI组(13.6%)(P<0.05)。随访期内累计心绞痛(27.1%和23.1%)、再发心肌梗死(3.1%和3.4%)、再入院(17.8%和15.3%)及介入或搭桥率(3.1%和5.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别(>0.05)。随访期间累计的病死率溶栓治疗组(14.7%)高于直接PCI组(3.4%)(P<0.01)。结论PCI可以改善UAP和AMI患者住院和2年随访期的心功能。减少患者心衰的发生,降低累计病死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会议录名称】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
  • 【会议名称】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4
  • 【分类号】R541.4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