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氧化应激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舒缩功能影响的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郝文君白小涓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心内科

【摘要】 目的观察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血清丙二醛含量、主动脉壁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及一氧化氮(NO)含量在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的变化,探讨氧化应激对AS早期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早期防治A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高胆固醇饮食基础上建立兔AS模型。雄性纯种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喂饲基础颗粒饲料,120~150g/d;AS模型组(n=21),喂饲基础颗粒饲料+2%猪油+1%胆固醇,120~150g/d。分别于实验8、16、24周末从对照组抽取5只,模型组抽取7只兔采血、留取主动脉标本,观察各组兔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血清丙二醛含量、主动脉壁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一氧化氮(NO)含量及血清脂质浓度的变化,并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组间比较显示模型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浓度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血脂水平(P<0.01);全血SOD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丙二醛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主动脉壁NOS活力及NO含量均高于同期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内比较表明随着TC、LDL-C浓度的升高,全血SOD活力进行性下降,而血清丙二醛含量持续升高,各阶段均有显著差异(P<0.05);主动脉壁NOS活力及NO含量于16周达峰值,在24周呈现下降趋势,但与16周相比,差异无显著性(>0.05)。AS模型组全血SOD活力及血清丙二醛含量于实验8周就出现显著变化。对照组各阶段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全血SOD活力与TC、LDL-C水平负相关(P<0.001);血清丙二醛含量与TC、LDL-C水平正相关(P<0.001);主动脉NOS活力与血清TC、LDL-C水平正关(P<0.001)。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各阶段未见明显病理变化。模型组实验8周呈AS早期病理改变,主动脉内膜下脂质沉积,有泡沫细胞浸润;16周则呈纤维斑块期改变;24周呈粥样斑块期改变。结论(1)AS发生、发展过程中,全血SOD活力下降,血清丙二醛含量升高,提示氧化应激反应增强;(2)主动脉壁NOS活力增强,NO合成增多,提示机体损伤后,代偿性应激反应增加;(3)在AS早期, 就已经出现氧化系统的异常,推测氧化应激导致内皮功能紊乱、NO失活,可能是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是推动A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 【会议录名称】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
  • 【会议名称】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4
  • 【分类号】R543.5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