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ULSI铜金属化系统扩散阻挡层的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王晓冬吉元钟涛兴李志国夏洋刘丹敏肖卫强

【机构】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基础部北京工业大学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由 SiON 和 Ta 构成的双层扩散阻挡层的阻挡性能、对铜薄膜晶体学取向的影响和应力分布状况。用于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分析的样品工艺见表一。用于 X 射线衍射仪 (XRD)和电子薄膜应力测试仪分析的样品分别具有5nm 厚 Ta 阻挡层和 SiON 与 Ta 双层阻挡层,且均在阻挡层上电镀0.5μm 厚铜膜。采用 SIMS 测试了双层阻挡层样品二次离子电流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见图1),结果显示双层阻挡层样品中,5nm 厚 Ta 层牢固的将 Cu 附着于 Si 基片上, 并对 Cu 向 SiO2的扩散具有一定的阻挡效果,而 SiON 层则有效的阻止了 Cu 的扩散。对 Ta 阻挡层样品的测试表明,50nm 厚的 Ta 具有良好的阻挡效果。采用 XRD 测量了沉积态有 Ta 阻挡层和无阻挡层铜膜的晶体学取向结构。 (111)极图和取向分布函数φ2=45°的截面图显示有 Ta 铜膜的(111)织构强于无阻挡层铜膜,说明 Ta 阻挡层的存在促使铜膜形成较强的(111)织构。可以推断,双层阻挡层中的 Ta 阻挡层能够促使铜互连线形成较强的(111)织构,提高互连线的抗电迁移可靠性。利用电子薄膜应力测试仪测量了具有双层阻挡层的硅基铜膜应力分布状况 (见图2)。结果显示,离子注氮后样品应力平均值为206MPa,而电镀0.5μm 厚铜膜,样品应力平均值为661.7MPa,表明硅基铜膜的主要应力来自于电镀铜膜。

  • 【会议录名称】 TFC’07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TFC’07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7-08
  • 【会议地点】中国甘肃兰州
  • 【分类号】O484
  • 【主办单位】中国真空学会薄膜专业委员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一○研究所、表面工程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