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DC亚群测定及意义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周雍明朴炳奎林洪生侯炜花宝金郑红刚熊露杨宗艳裴迎霞祁鑫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

【摘要】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DC亚群变化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与肺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用99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并以23例健康人做对照,观察NSCLC患者外周血中DC亚群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进行特异性和灵敏性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1(CD11c~+)的比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09),DC2(CD123~+)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655),DC1/DC2较对照组低(P=0.177);DC1、DC1/DC2与患者分期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32、0.001),DC1在患者KPS之间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23),KPS<60患者低于KPS≥60者。ROC曲线分析发现肺癌患者外周血DC1、DC1/DC2比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1,0.702(P=0.011、0.003)。DC1/DC2与生存时间有关,生存时间大于1年患者与小于1年患者比较,P=0.028,二分类Logistic分析和Cox分析发现DC1/DC2与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关,为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34、0.024)之一,DC1/DC2高者生存时间长.结论DC1/DC2与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关,对NSCLC患者进行外周血DC亚群监测,有助于全面了解其免疫状态,判断预后.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DC亚群
  • 【会议录名称】 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8-12
  • 【会议地点】中国湖南长沙
  • 【分类号】R734.2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