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儿过敏性紫癜血瘀证与血、尿TNF-α、Ⅳ-C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云鹰王勤张爱娥朱姗琚玮马淑霞顾贞芳

【机构】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HSP)及紫癜性肾炎(HSPN)血瘀证与血、尿肿瘤坏死因子 (TNF-α)与Ⅳ型胶原(Ⅳ-C)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HSP及HSPN诊断标准的169例患儿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采集临床血瘀证指标,并参照《血瘀证半定量诊断标准计分方法》评定血瘀证积分。其中单纯型紫癜29例,混合型紫癜32例,HSPN 93例。病程3天~7年。采用放射免疫法对其中75例测定血、尿TNF-α、Ⅳ-C水平,分析其与HSP及HSPN血瘀证的相关性。结果①按照计分方法评定,169例病人中血瘀证119例(70.41%),非血瘀证50例(29.59%)。②169例病人中,血瘀证的主要临床表现除本病的特征性症状——皮肤紫癜(123例,72.78%)、血尿(60例,35.50%)、腹部疼痛或疼痛拒按(46例,27.22%)外,出现频数较高的症状依次为:舌质紫暗(62例,36.69 %),舌体瘀斑瘀点(22例,13.2%),舌下静脉粗张(45例,26.63%),面色不泽(35例,20.71 %),鼻衄(26例,15.38%),皮肤粗糙(24例,14.20%)。实验室指标中,纤维蛋白原升高(41 例,24.26%),D-二聚体升高(40例,23.67%)所占比例最高。③75例病人中,血瘀证组血、尿 TNF-α及尿Ⅳ-C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分别为2.21±0.51 ng/ml、 0.70±0.51 μg/g.cr、 32.93±19.58 μg/g.cr,P均<0.05。提示血瘀的形成与炎症因子、基质增生有关。其中57例血瘀证患儿,HSP组(23例,均在皮疹期)血TNF-α(2.27±1.18 ng/ml)高于非血瘀证组(1.97 ±1.23 ng/ml),与HSPN组血TNF-α(2.22±0.97 ng/ml)无差异;尿Ⅳ-C(32.58±9.20 μg/g.cr) 与HSPN(30.98±9.16μg/g.cr)基本相同,提示HSP皮疹期,全身血管炎时炎症因子TNF—α参与血瘀的形成,尿中Ⅳ-C的高水平也与之有关;HSPN组(35例)尿TNF-α(0.69±0.41 μg/g.cr) 明显高于HSP组(0.40±0.19 μg/g.cr),提示HSPN肾脏局部的炎症损伤与血瘀、Ⅳ-C的高水平有关。④高凝指标纤维蛋白原与血、尿TNF—α水平正相关,P<0.05,P<0.01。D-二聚体与血TNF- α正相关,γ=0.367,P<0.01。⑤尿Ⅳ-C水平与血、尿TNF-α水平的相关,γ=0.229,P=0.05, 血TNF—α与尿Ⅳ-C相关系数γ=0.220,P=0.07。结论 HSP及HSPN血瘀证的形成与炎症因子TNF—α、基质增生有关。HSP全身血管炎皮疹期炎症因子TNF-α参与血瘀的形成,尿中Ⅳ-C的高水平也与之有关。HSPN血瘀证的形成与肾脏局部炎症因子TNF-α、基质增生(尿Ⅳ-C增高)有关。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6-09
  • 【会议地点】中国宁夏银川
  • 【分类号】R272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