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西医诊断学》教材的沿革与评价
【机构】 河南中医学院;
【摘要】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自1958年办校至今已48年。“西医诊断学”教材在1986年以前各院校都是自编或自选西医院校相应教材。1986年由卫生部组织编写的试用教材“内科学基础”的上篇为《诊断学基础》,正式在各院校使用。此教材以后又重新编写2次;1990年,作为多渠道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函授教材《西医诊断学基础》出版使用,2002年重新编写并更名为成人教育教材《西医诊断学基础》。统编教材使用已20年左右,笔者根据调查今做一下回顾、评价与今后的展望。本科教材《诊断学基础》内容包括症状学、问诊、检体诊断、实验诊断、X线诊断、心电图、超声波及放射性核素诊断,诊断步骤与病历书写七大部分, 近40万字。书后附有X线和心电图图谱,适于学生随堂学习分析图象。1996年开始使用新编的独立的《诊断学基础》教材。 2003年又编写出版使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诊断学基础》。书中增写了临床常用内容和新进展, 并将超声、放射、放射性核素诊断并入影像诊断的体例中。字数增至1003千字。函授教材《西医诊断学基础》为便于自学,书中设置了指导自学内容,如“内容提要”“自学指导”“复习思考题”等。书中附有较多线条图,心电图及影像学图谱。1999年至2000年分别按原体例改写,并更名为自学试规划教材《诊断学(二)》与成人教育教材《西医诊断学》。《诊断学基础》连续使用10年,基本形成了西医诊断学在中医院校中的地位, 教学时数比例。其体例被以后重编教材所沿用。重编教材既体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又突出了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西医诊断学基础》重点突出,体例适用于教师集中授课和学员自学, 多年以来一直被多数中医学院使用,教材评估时对该教材的编写质量有较高的评价。教育在发展、知识在更新, 教材、授课都要继续发展。但是学制仅仅是五年,要学习中医又要学习西医课程。因此教学一定要遵循既要学习最基本的理论和技能,又要为提高,创新奠定基础。
- 【会议录名称】 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选集
- 【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6-08
- 【会议地点】中国广西北海
- 【分类号】R-4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