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再生的变化意义
【机构】 河南中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脑缺血(I)再灌注(I/R)脑微血管再生的意义。方法:SD雄性青年 (5-6月龄)和老龄(20-21月龄)大鼠,随机分为青年假手术组、青年模型组、老龄假手术组、老龄模型组,模型组分为I3h、I/R1d、I/R3d、I/R6d、I/R12d时间点。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梗死面积、脑组织病理改变、细胞凋亡以及微血管密度等。结果:青年和老龄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均分别较青年和老龄假手术组增高(P<0.01),青年和老龄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均I/R1d达到高峰。青年和老龄模型组脑组织梗死面积均分别较青年和老龄假手术组增高(P<0.01),老龄模型组I3h、I/R3d 高于青年模型组(P<0.05,P<0.01);老龄模型组13h梗死面积开始增加,I/R3d达到高峰, I/R6-I/R 12d逐步降低;青年模型组I/R1d梗死面积开始明显增加,I/R6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青年和老龄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均分别高于青年和老龄假手术组(P<0.01),老龄模型组I3h、I/R6d的高于青年模型组(P<0.05,P<0.01);老龄模型组和青年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于I/R3d达到峰值,I/R3d-I/R 12d逐渐下降。在脑微血管超微结构方面,I3h开始出现病理变化,I/R 1d逐渐加重,I/R 3d微血管变化达到高峰,基底膜大部分溶解、破坏, 甚至消失,内皮细胞绒毛缺失等,I/R 6d-I/R 12d逐渐减轻;老龄模型组较青年模型组严重。青年模型各组细胞凋亡数较青年假手术组多,老龄模型组I/R1-I/R12d细胞凋亡数较老龄假手术组增多(P<0.01,P<0.05);与青年假手术和模型组分别比较,老龄假手术组、老龄模型I/R3d、I/R 6d凋亡细胞数增多(P<0.01);老龄模型组细胞凋亡峰值出现早于青年模型组,青年模型组在I/R6d达到峰值,老龄模型组在I/R3d,I/R3-I/R 12d逐渐减少。青年模型组和老龄模型组I/R1d-I/R12d微血管密度均分别高于青年和老龄假手术组(P<0.01, P<0.05);与青年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比较,老龄假手术组微血管密度增高(P<0.01),老龄模型I/R1d、I/R3d、I/R6d、I/R12d的降低(P<0.05,P<0.01):老龄模型组I/R1d微血管密度达到峰值,I/R 3d后又开始下降,持续下降到I/R 12d;青年模型组的于I/R6d达到高峰, 持续至I/R12d。结论:老年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严重而提前,细胞凋亡明显而时间早, 微血管损伤严重而再生降低,这些变化可能与增龄有关。
- 【会议录名称】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6-07
- 【会议地点】中国广东广州
- 【分类号】R363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