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附126例报告)
【作者】 高文山; 王聪; 王殿臣; 张增祥; 郑文奎; 王晓冬;
【机构】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症及临床疗效。方法1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男54例,女72例,年龄12~89岁,其中12~18岁8例,19~60岁38例,61~80岁54例,80岁以上26例。致伤原因:滑倒跌伤68例,交通事故伤46例,高处坠落伤12例。根据Evans分型,其中Ⅰ型8例,Ⅱ型19例,Ⅲ型79例,Ⅳ型11例,逆粗隆间型9例。入院后根据病人骨折类型先给予患肢皮牵引或骨牵引,牵引过程中床头拍X光片,争取骨折复位。在此期间治疗病人合并的内科疾患,改善其一般情况。牵引至手术时间3~10天。手术时根据病人一般情况及骨折类型选取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其中应用AO空心螺纹钉72例,DHS(动力髋部螺纹钉)21例,Gamma钉26例,Knowles针3例,外固定架4例。结果随访6~36个月,1例发生骨不连、1例术后40天发生再骨折、1例术后2个月死亡,其余全部骨折愈合。疗效评定优82例,良31例,中10例,差1例,优良率91.1%。其中发生内固定物松动6例,包括AO空心螺纹钉4例,Knowles针1例,外固定架1例;外固定架针眼感染1例;形成髋内翻者13例,占10.5%。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复位时,要特别注意骨折端内侧及后内侧骨皮质的接触。手术应根据病人年龄、身体状况、合并疾病及骨折类型选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高龄、合并内科疾患者应在术前进行内科对症治疗,改善其一般情况,使其能够耐受手术,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而且应采用相对简便的内固定方法。儿童、青少年病人要选用体积较小的内固定物,手术操作时注意避免伤及骨骺。青壮年和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病人则应选用坚强的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5-09
- 【会议地点】中国大连
- 【分类号】R687.3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