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3-(4-甲苯基)-1,2,3,4-三唑-5-[N-(2-乙酰氧基)苯甲酰基]-亚胺抗血栓作用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李立文季晖张奕华俞珊周洲

【机构】 中国药科大学药理教研室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研究中心

【摘要】 大量研究表明,阿司匹林除具有抗炎作用外,还有抗血栓和心血管保护作用,但长期服用可诱发患者胃肠道溃疡的发生,造成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国内外学者利用一氧化氮(NO)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舒张血管,以及保护胃肠道黏膜等重要作用和一些化合物(被称为 NO 供体)在体内可以释放出 NO 的特性,先后合成了一系列 NO 供体型阿司匹林化合物如 NCX-4016等。药效学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在具有阿司匹林药理活性的同时,还有较好的胃肠道耐受性。3-芳基-1,2,3,4-噁三唑-5-亚胺是一类重要的 NO 供体,笔者所在课题组将该供体与阿司匹林耦联合成了一系列 NO 供体型阿司匹林衍生物,经初步筛选得到了一个活性较好的化合物—3-(4-甲苯基)-1,2,3,4-噁三唑-5-[N-(2-乙酰氧基)苯甲酰基]-亚胺(NO-Asp),并分别采用体外和体内方法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活性研究。在不同诱导药(ADP、AA 和 Collage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中,NO-Asp 均能显著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体外试验,NO-Asp 的 IC50分别为(5±0.5)(ADP)、(1.6±0.6)(AA)和(30±4)μmol·L-1 (Collagen),而阿司匹林分别是(56±0.4)(ADP)、(17±0.6)(AA)和(109±4)μmol·L-1(Collagen);体内试验中,在14和28 mg·kg-1剂量下,NO-Asp 的抑制率分别是16.7%和36.3%(ADP),26.5%和 47.9%(AA)、11.9%和23.6%(Collagen),阿司匹林(30 mg·kg-1)的抑制率分别是29.4%(ADP), 41.6%(AA)和15.6%(Collagen);在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中,NO-Asp 二个剂量组的血栓形成抑制率分别是33.8%和50.6%,而阿司匹林是56.9%;在小鼠肺血栓栓塞模型中,NO-Asp 的保护率分别是46.7%和80.0%,而阿司匹林是60.0%。NO 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在给予 NO-Asp 1和4 h 后,大鼠血浆中 NO 的浓度明显升高,分别为(5.33±0.31)和(7.42±0.15),(6.36±0.19)和(10.36±0.35) μmol·L-1。研究结果提示 NO-Asp 具有较强的抗血栓活性,作用略强于阿司匹林,可能是其经过体内代谢为阿司匹林和 NO 发挥协同作用,确切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会议录名称】 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7-11
  • 【会议地点】中国湖北武汉
  • 【分类号】R96
  •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