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SD大鼠纵隔恶性淋巴瘤一例
【机构】 昆明医学院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中药A胶囊SD大鼠灌胃给药长期毒性试验中一例罕见纵隔淋巴瘤病例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分析,探讨此类病变的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要点,以排除药物安全性评价常用实验动物SD大鼠自发病变的干扰。方法:对本例SD大鼠肿瘤组织及全身组织脏器做病理学常规检查后,针对纵隔淋巴瘤肿瘤组织进行氢氧化银氨液法(Gordon-Sweets,GS)特殊染色和广谱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HE镜下见肿瘤组织内弥漫性生长的淋巴细胞,核大,核仁明显,核膜清晰,有圆形、椭圆形或曲核,异型性明显,胞浆丰富淡染。核分裂相多见。局部瘤细胞围绕侵犯血管壁,内皮下浸润,形成“靶形”浸润。肿瘤细胞浸润肺实质、肺小血管及小支气管;肺门淋巴结也可见肿瘤细胞浸润; GS染色见纤维条索分隔的小叶状结构,局部肿瘤细胞间网状纤维断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CK呈阴性;心、肝、脾、肾、骨髓、肠系膜淋巴结、子宫、卵巢等器官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异常。结论:根据本例SD大鼠纵隔淋巴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鉴别B1型胸腺瘤及纵隔生殖细胞瘤,明确了该例肿瘤为纵隔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诊断;2年慢性试验中SD大鼠恶性淋巴瘤的自然发生率仅为0.2%,该例纵隔NHL发生在小于半岁的SD大鼠尚属罕见,本例肿瘤出现于给药组,但仅出现于低剂量组,且为单发,不考虑与给药有关,考虑为SD大鼠自发性肿瘤。
- 【会议录名称】 2006年全国药物毒理学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06年全国药物毒理学会议
- 【会议时间】2006-11
- 【会议地点】中国云南昆明
- 【分类号】R734.5
-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药理毒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和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中国毒理学会生殖毒理专业委员会、上海市药理学会毒理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