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云南省保山市人间狂犬病的调查及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作者】 张海林; 唐青; 陶晓燕; 王晓光; 张云智; 杨卫红; 米竹青; 王静林; 章域震; 冯云; 郑维斌; 鲁国勇; 李胜国;
【机构】 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云南省病毒立克次体研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保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隆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腾冲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 目的了解狂犬病流行病学特点及狂犬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为防制本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狂犬病个案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狂犬病死者脑组织标本,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狂犬病毒抗原,用RT-PCR法检测狂犬病毒核酸,测定狂犬病毒P、M和N基因全序列并进行同源性、系统发育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7月保山市隆阳区首次发生一例人间狂犬病,腾冲县于2007年2月和4月各发生1例狂犬病。3例病人犬伤暴露程度均为Ⅲ度,其中2例死者脑组织(编号为CYN0601H和CYN0701H)狂犬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CYN0601H脑组织狂犬病毒抗原为阳性。用CYN0601H和CYN0701H的P、M和N基因全序列与国际基因库中的1-7型狂犬病毒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它们与来自中国宁夏(DQ646873和DQ646872)、贵州(DQ666289)广西(DQ866110和DQ866105)、湖南(DQ666318)和江苏(DQ666321)以及泰国(AY257987、AY257984、AY540348、AY219002和AY218996)和印尼(AB154243)等狂犬病毒在同一分枝上,同属于狂犬病毒属中的基因Ⅰ型。同源性分析发现,CYN0601H和CYN0701H之间P和M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1%和99.8%,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和99.5%;它们与泰国毒株(AY257987、AY257984和AY540348)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5.6%~96.4%和98%~98.3%;与我国宁夏流行株(DQ646873和DQ646872)同源性分别为86.4%~92.6%和92.6%~96.1%;系统发育树与来自泰国病人和犬的狂犬病毒进化距离最近。结论从病毒分子水平证实保山市2例儿童患者均为狂犬病,此为云南省首次报告的狂犬病病原学确诊病例,经病毒分子生物学确诊人间狂犬病在全国也属首次。CYN0601H和CYN0701H间同源性较高,为同一来源的毒株,并与东南亚人、犬流行株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我国犬类流行株的同源性较低,表明本次保山市狂犬病毒流行株为境外传人,应加强云南省边境地区狂犬病防制工作。
- 【会议录名称】 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8-11
- 【会议地点】中国江苏泰州
- 【分类号】R512.99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