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西藏那曲地区草地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徐雅梅苗彦军

【机构】 西藏农牧学院畜牧兽医系

【摘要】 那曲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之腹地,平均海拔4500m以上,拥有草地面积51260.0万亩,占西藏自治区草地总面积的42.15%。那曲地区自然条件极为严酷,是世界上同纬度最干、最冷、风最大的地区,年平均温度-2℃左右,牧草生长季的积温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变动于1700~300℃之间,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土壤类型主要有高山草甸土、高山灌丛草甸土、高山草原土。那曲地区草地资源有六大类:高原草甸草原类、高寒草原类、高寒荒漠草原类、高寒荒漠类、山地草甸类和高寒草甸类。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为高寒草原类和高寒草甸类,面积分别为20401.30万亩和1244.80万亩。那曲地区草地有牧草产量低,地区差异大,牧草品质好,营养成分高和缺乏天然割草地等特点。在利用方式上以放牧为主,冷暖季分明,形成了冷暖季放牧利用的制度,其中暖季草地22357.81万亩,冷季草地10414.36万亩。那曲地区截止到1999年底共有牲畜1291.59万个绵羊单位,草地理论栽畜量为617.42万个绵羊单位,实际载畜量远远高于理论载畜量,造成天然草场严重超载,加上由于不合理的掠夺式经营和严重的鼠虫害,造成大面积天然草地退化,草场抗灾保畜能力极差。 要想切实发挥那曲地区草地畜牧业在畜牧业生产上的主体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天然草地管理,合理利用草地。(2)转变牧民观念,消灭草地鼠虫害。(3)充分发挥暖季草场优势,实行季节畜牧业。(4)加强人工草地建设。(4)调整畜群结构。

  • 【会议录名称】 第四届中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四届中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1-06
  • 【会议地点】中国江苏扬州
  • 【分类号】S812
  •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中国牧工商(集团)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