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中国西藏野生双孢蘑菇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STUDY 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ILD AGARICUS BISPORUS STRAINS FROM CHINA’S TIBET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王泽生廖剑华李洪荣王波陈美元卢政辉郭仲杰

【Author】 WANG Ze-Sheng LIAO Jian-Hua LI Hong-Rong WANG Bo CHEN Mei-Yuan LU Zheng-Hui GUO Zhong-Jie ( Fuj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Fuzhou.350005;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f Edible Fungi,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Chengdu, 610066)

【机构】 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

【摘要】 探自西藏高原草甸的野生蘑菇菌株经过生物学鉴定和分子标记分析,确定为双孢蘑菇野生菌株。研究表明:1.野生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较慢,显弱贴生;在麦粒或发酵棉籽壳培养基上生长正常。2.在较低温度(16℃)和较高温度(32℃)下的生长速度较快,最适的生长温度为20-24℃,比对照菌株偏低4℃。3.用经二次发酵的粪草培养料栽培,菌丝吃料正常、爬土较慢,扭结少、结菇迟,易开伞、产量低。4.子实体呈米白色、有鳞片,菌盖较平、中部微凹,菌柄直长, 菌褶色较深,主要生长有双孢担子(70%-80%),其次是三孢担子(20%-30%)。5.异核单孢分离株可栽培结菇,同核单孢分离株与国外野生双孢蘑菇菌株的同核单孢分离株可进行配对杂交,形成子实体。6.酯酶等同工酶电泳表型属于传统菌株的高产类型(H型)。7.RAPD表型与已知高产菌株、优质菌株、杂交菌株及国外野生菌株的RAPD表型均有较大的差异,属于新的一种类型。

【关键词】 双孢蘑菇野生菌株生物学特性西藏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会议录名称】 首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首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
  • 【会议时间】2006-06
  • 【会议地点】中国湖北武汉
  • 【分类号】S646
  • 【主办单位】中国菌物学会、中国食用菌协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