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水耕人为土土系划分研究——以成都平原为例(摘要)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夏建国邓良基王振建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摘要】 水耕人为土(水稻土)与其他土壤相比,是一种具有独特成土特征和土壤形成过程的土坡类型。我国水耕人为土面积达255.3 xlo、mZ,占我国耕地面积的29%。四川省水耕人为土面积居全国首位,其中以成都平原水耕人为土分布最为集中,该区域水耕人为土面积占成都平原耕地面积的84.5%,是四川省和全国稻谷的重要基地之一。为弄清水耕人为土土壤分异特性,本文以成都平原为例,选择眠江流域和沱江流域一、二级阶地,通过田间定点采样、调查与室内土壤理化分析,运用综合分析及相关统计软件,对成都平原水耕人为土的基层分类作了初步研究,探讨了水耕人为土土系指标选取、分类检索方法及土系命名,以期能为类似地区水耕人为土的基层分类起到借鉴示范作用.结果表明: 1、成都平原水耕人为土土系的主要分化影响因子为:100cm范围内的土体构型、游离氧化铁、表层质地、表层粘砂比。2、土系划分的指标为:地表向下深至100cm处的土体内API、ApZ、Br、G等特征土层的有无及排列组合关系;水耕氧化还原层和水耕表层(耕作层)的DCB浸提性铁的比例是否)1 .5;表层的质地;表层的粘砂比,其区间为蕊0.27、0.28刁.54、0.5卜0.74、0.75-1.04、〕1.05。3、土系命名采用地名命名法,如清江系,这样简单明了,不易造成混乱且于检索; 4、参照水耕人为土高级分类检索方法及顺序,成都平原水耕人为土土系的先后检索次序为: ①0一60cm范围内是否有潜育层出现及出现部位,再判断质地和粘砂比; ②水耕氧化还原层的游离铁与耕作层的游离铁比值是否大于1.5,再判断质地和粘砂比; ③是否还有其他特征土层。5、按照土壤系统分类标准及在成都平原建立的土系土壤分异特性和检索顺序,将10个在河流冲积物发育的水耕人为土剖面分别划分10个土系,5个水耕人为土亚类,4个水耕人为土土类。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
  • 【会议名称】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4-07
  • 【会议地点】中国沈阳
  • 【分类号】S155
  • 【主办单位】中国土壤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