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不同大豆基因型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植物营养系;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大豆基因型在不同磷处理下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利用核心收集的276个大豆基因型,种植在酸性土壤中,进行高磷(施160kg P/ha)和低磷(不施磷)的处理,分别测定276个大豆基因型叶部和根部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磷的含量。结果表明,有142个大豆基因型叶部和根部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在低磷处理下高于高磷处理,酸性磷酸酶表现为诱导型。而有112个基因型的叶部酸性磷酸酶活性在低磷处理下与高磷处理下差异不大。22个基因型高磷处理下叶部酸性磷酸酶活性较高于低磷处理。在低磷处理下,有66个基因型叶部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根部,有53个基因型根部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叶部,而155个基因型叶部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根部的差异不显著。对于可溶性磷含量而言,181个大豆基因型高磷处理下叶部的可溶性磷含量高于低磷处理的叶部可溶性磷含量,而其它基因型在不同磷处理下叶部的可溶性磷含量相差不大。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磷处理下,276个大豆基因型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受低磷诱导表达的,也有组成性表达的,这为研究大豆酸性磷酸酶变化与磷效率的关系和克隆酸性磷酸酶的相关基因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 【会议录名称】 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
- 【会议时间】2002-11
- 【会议地点】中国福州
- 【分类号】S565.1
- 【主办单位】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省农科院土肥所、福建省农科院生态农业研究中心、福建省农业厅土肥站、福建省超大现代农业科技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