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视觉“线索”诱发渴求的EEG和BEAM的对照研究
【作者】 谢春明; 邸秀珍; 徐本树; 孟海燕; 金俊; 杨征;
【机构】 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安康医院戒毒中心;
【摘要】 脑电地形图(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mapping,BEAM)是一种非侵入性、无创伤的用于评定大脑功能的检查方法。其原理是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基础上将其放大得到的脑电信号再次输入到计算机进行二次处理,把脑电信号转换成一种能够定量和定位的脑波图像,从而将大脑功能变化与形态定位结合起来,表现形式直观、醒目, 能客观地对大脑功能进行评价。目的研究视觉“线索”诱发渴求状态下海洛因依赖者EEG 以及BEAM的变化特征。方法自行编制与毒品有关的“线索”影片以及中性的“线索”影片,实验组为海洛因依赖患者30例,对照组为正常志愿者30例,分别记录观看两套“线索”影片诱发状态下的EEG和BEAM变化,同时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来测量受试者血压、呼吸、心率、脉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测定同期皮肤生物电反应,结束后立即完成渴求自评量表。结果(1)实验组观看吸毒“线索”时诱发的渴求分值显著升高,与观看中性“线索”时比较差异有极其显著性(p<0.001):对照组观看两组线索时的渴求分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试验组在观看吸毒线索时皮肤生物电功率谱明显增高,与观看中性线索相比较,波形图变化差别明显;而对照组在观看这两组线索时没有显著差别。(3):实验组在观看吸毒“线索”时表现为心率间期及最大值增加,心率变异性高频谱功率增多,收缩压升高及呼吸频率轻度加快。试验组观看中性“线索”时以及对照组观看两组“线索”时生理指标没有显著变化。(4)EEG和BEAM变化:试验组在观看吸毒“线索”时以θ波和α2波的变化为主;α1、β波的变化仅在个别导联有变化;δ波和α3波无明显变化,在同一标尺下各导联脑电频谱的功率值均可见升高,左侧额叶,中央叶,顶叶,枕叶和部分颞叶均被激活; 试验组观看中性“线索”时以及对照组在观看这两组“线索”影片时脑电活动均未见明显的变化。结论自行编制的视觉“线索”能够诱发出海洛因依赖者的渴求状态,在渴求状态下, EEG和BEAM显示一定特征性的变化,并伴随有生理、心理指标的变化和渴求分值显著升高
- 【会议录名称】 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5-06
- 【会议地点】中国杭州
- 【分类号】R749.6
- 【主办单位】中国神经科学神经心理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