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及环境控制机制
【作者】 宋清海; 张一平; 于贵瑞; 张雷明; 杨振; 赵双菊; 高举明; 孙晓敏;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云南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及环境控制机制对于准确评价生态系统的碳收支规律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2003-2006年该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及环境控制因子。结果表明:(1)2003-2006年生态系统光合作用变化较小,表明森林结构和树种组成等保存较为完整。生态系统最大光合速率(Peco,opt)、生态系统昼间呼吸速率(Reco,day)和生态系统表观量子效率(α)4年的平均值分别为0.813mgCO2m-2s-1、0.238mgCO2m-2s-1和0.0023mgCO2μmolPhoton-1。(2)不同季节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有所差异,主要受气温(Ta)和饱和水汽压差(VPD)等环境因子的交互影响。雨季降水集中,气温较高,地上凋落物分解速率较高,生态系统光合能力最强;雾凉季的长时间的浓雾为植物提供了部分水分,因此仍维持较高的光合水平;干热季气温较高、降水较少,光合能力较低。(3)随着Ta和VPD的升高,α显著下降。Peco主要受20℃以上的Ta和1kPa以上的VPD影响。其结果为定量把握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的环境控制机制以及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 【会议录名称】 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
- 【会议时间】2007-11
- 【会议地点】中国广东广州
- 【分类号】S718.5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