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山西中部一次罕见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机构】 山西省气象台;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摘要】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实测资料以及GMS-5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发生在2001年7月26—27日山西省晋中市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和准地转Q矢量以及湿Q矢量诊断、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是在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即发生在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低涡切变线是其主要影响系统;东移发展的地面强冷锋是造成此次暴雨的天气尺度系统;而冷锋云系中新生、发展的中-β尺度暴雨云团是造成这次暴雨的直接系统。(2)地面能量场表现为Ω型,且存在中尺度辐合线和中反气旋,中尺度雨团产生在辐合线北侧和中反气旋东南侧之间,辐合区与高能舌叠合,辐合区内存在较强的上升运动,是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暴雨的重要动力机制。(3)Q矢量锋生函数表现出典型的准地转特征,而湿Q矢量锋生函数则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强锋生中心位于中β尺度暴雨云团的东南侧,这是触发该暴雨云团迅速发展,产生暴雨的重要启动机制。(4)湿Q矢量锋生函数与降水量有着滞后6小时的正相关关系,其强中心的出现是未来6小时强降水预报的重要指标。
【基金】 山西省重点科研项目(0509)资助
- 【会议录名称】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中尺度天气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预测”分会场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中尺度天气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预测”分会场
- 【会议时间】2006-10
- 【会议地点】中国四川成都
- 【分类号】P458.121.1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