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2001和2003年夏季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汇的低频变化特征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
【摘要】 本文使用2001年和200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夏季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汇)<Q1>;再用BUTTERWORTH带通滤波器对原始热源(汇)场带通滤波,得到2001/2003两年夏季30-60天的大气热源(汇)低频分量;通过分析两年夏季大气热源汇和其低频变化特征得出:2001年和2003年6月下旬到7月中旬期间<Q1>平均分布有典型的差异;两年的夏季<Q1>低频分量的经向和纬向传播差异也非常明显;通过对比江淮流域少(多)雨期<Q1>的分布特征和青藏高原和南海地区的低频变化及其江淮流域降水的关系,进而讨论了长江流域旱涝天气与青藏高原和中国南海地区大气热源汇低频变化的联系,得出结论:青藏高原南侧地区和南中国海以及西太平洋地区地大气低频热源(汇)的变化和传播特征与我国的江淮流域、华南地区的旱涝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夏季亚洲季风区热源(汇)季节内变化特征与我国江淮流域旱涝的发生有十分紧密的关系。
- 【会议录名称】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首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首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
- 【会议时间】2006-10
- 【会议地点】中国四川成都
- 【分类号】P434.1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