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长江三角洲对流层和地面臭氧的长期变化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徐晓斌林伟立王韬颜鹏汤洁孟昭阳王瑛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系

【摘要】 本文将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代表性站点——临安大气本底观测站的地面臭氧的最近观测数据与历史资料相结合,尝试分析了地面臭氧的长期变化特征,此外,采用对流层臭氧的卫星数据产品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对流层臭氧的长期趋势。地面臭氧数据来自最近的观测和1991年起在临安站开展的多项科研项目。分析结果表明,1991年以来临安地区地面臭氧浓度存在着下降趋势,总体平均下降率接近每年0.4ppbv,秋季的下降率约为每年0.5ppbv,而冬季末期(2月份)的下降率达到每年1.4ppbv。此外,临安地区地面臭氧浓度有往极端高值和极端低值两个方向发展的趋势,表现为日振幅相对值的长期增长趋势,以及月最高5%和最低5%臭氧浓度值分别向更高和更低方向发展。在1978至2000年间,对流层臭氧含量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存在每10年0.82DU的增长趋势。这一趋势与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的太平洋地区30°N的对流层臭氧总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尽管长江三角洲的TOR值与临安地面臭氧浓度的长期趋势不一致,但两者的季节变化趋势比较一致,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

【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及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CCSF2005-3DH02)资助。
  • 【会议录名称】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
  • 【会议时间】2006-10
  • 【会议地点】中国四川成都
  • 【分类号】X831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