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利用卫星资料分析对流层臭氧柱总量分布特征及其可能的原因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李莹赵春生方圆圆余环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摘要】 本文利用Fishman的剩余对流层臭氧方法(Troposphericozoneresidual,TOR)从卫星数据中得到的对流层臭氧柱总量数据分析了近20年来全球对流层臭氧柱总量的全球分布特征,并对中国地区上空的对流层臭氧的季节变化及其年变化做了研究,利用对流层污染测量仪(MOPITT)的CO和全球臭氧监测仪(GOME)卫星的NO2数据验证和得出了关于对流层臭氧的分布特征及其原因的结论:对流层臭氧在北半球平均浓度高于南半球,在一、二月份北半球对流层臭氧柱总量达到全年最低值,在六、七月份北半球对流层臭氧达到全年最高值;大约五月份南半球对流层臭氧处于全年最低值,在十月份左右南半球对流层臭氧处于全年最高值。南北半球各存在几个明显的高值中心。中高纬度地区对流层臭氧浓度存在规律的年内变化,中国地区对流层臭氧的与城市和地形分布也存在显著相关。

【关键词】 TOMSSUVBTOR月平均分布年变化
  • 【会议录名称】 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
  • 【会议时间】2005-10
  • 【会议地点】中国苏州
  • 【分类号】P421.33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