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以日食预测我国北方干旱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摘要】 杨建平等同志“近50年中国干湿气候界线波动及其成因初探”一文,找到了我国北方干旱区分界线波动是由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和位置引起的。副热带高压弱时,东亚夏季风弱,孟加拉湾暖流所导致的西南季风弱,我国干湿气候界线偏南,北方干旱,以此说明了在1978年和1986年副高有两个强度最低点,导致我国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西北干旱。我们进一步找出副高的强弱是由赤道东风的强弱决定的,而赤道东风的强弱则是由日食引起的。日食是从西向东进行的,日食区约占纬圈的1/3,与之相对应的非日食区也约占纬圈的1/3,日食区因温度的降低形成附加的高压,非日食区因高空空气流到日食区形成附加的低压,高低压形成附加的大气对流,将下垫面的热量向大气输送,所以日食的纬度带的大气的温度升高,改变赤道到极地问的温差,而改变大气环流流速。赤道低纬日食使赤道低纬的气温升高与极地间的温差加大,大气环流加快,赤道东风加强,到西太平洋、印度洋空气多,这里的上升气流也强,在高空流向高纬的气流也强,形成的副高强。反之,极地、中纬日食,则使赤道东风减弱,副高减弱。日食形成的日食区和非日食区的大气对流,所产生的赤道地区的风,也改变赤道东风的强度。
- 【会议录名称】 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
- 【会议名称】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
- 【会议时间】2004
- 【分类号】P426.616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