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一次特大暴雨天气形成机制的数值模拟分析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赵宇刘诗军龚佃利孙兴池

【机构】 山东省气象中心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摘要】 本文利用双重嵌套的非静力数值模式MM5V3成功地对1999年8月11~12日山东诸城特大暴雨天气进行数值模拟,粗网格中心点位于(36.0°N,115.9°E),格点数为82×61,网格距为54km;细网格左下角位于粗网格的(35,23),格点数为67×55,格距为18km。模式顶取在100hPa,σ面垂直分为23层;对次网格降水考虑Grell、粗网格考虑Betts-Miller型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采用时变侧边界条件;云降水显式方案在粗、细网格中都选用混合相(Reisner) 方案,在所有的网格上都考虑浅对流云方案;采用MRF行星边界层方案、云辐射方案、选用五层土壤模型;以1999年8月10日20时为初始时刻,用国家气象中心下发的T106全球同化经;韦度网格点资料作为背景场,利用分析逼近方法,将8月10日20时到11日08时之间的高空地面报文资料插值到模式格点上,对T106资料进行订正,构成模式的初、边值条件,模式积分48小时。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这次暴雨天气及中尺度低涡的形成机制进行诊断,从中尺度的细致结构方面来探讨这次特大暴雨发生、发展的动力学柳制,揭示中尺度低涡在这次特大暴雨中的作用及形成机制,为预报变性台风造成的强降水提供参考。

【基金】 山东省局重点课题“山东省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的建立及应用”资助
  • 【会议录名称】 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
  • 【会议名称】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
  • 【会议时间】2004
  • 【分类号】P458.121.1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