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天津地区蒸发演变规律及对干旱气候的影响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荣艳淑屠其璞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

【摘要】 使用天津地区1961~2001年共41年的气温、降水、风速、水汽压、日照时数等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潜在蒸发量(以下简称蒸发量)的季节与年际演变的基本特征,蒸发量的热力和动力两部分在不同季节彼此消涨的规律,不同气象要素对潜在蒸发的影响,以及蒸发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对干旱的影响。研究表明:蒸发的季节变化与气温等要素一样,夏季(6~8月)较大,最大值出现在7月,冬季(12~次年2月)最小,最小值出现在1月。每年中有5个月(5~9月)的蒸发大于100mm,在7月份达到最大,平均年较差可达144mm左右。对蒸发影响最大的是热力作用,对蒸发的贡献年平均为70%,6~8月热力作用对蒸发的贡献可高达90%,可见辐射引起的增温对蒸发的影响非常显著。风力扰动产生的动力蒸发对蒸发的贡献全年平均约为30%,6~8月动力蒸发对蒸发的贡献只有10%,但是,在冬季,动力引起的蒸发可高达61%,尤其是一月份热力作用为零时,蒸发完全由动力作用所致。因此,尽管动力引起的蒸发在全年大部分季节都小于热力引起的蒸发,但是在冬季,动力的作用对蒸发起决定作用。利用多元回归分析也发现这一规律,即:对蒸发影响最大的是气温,方差贡献达71.9%,当年均温增加1℃时,年蒸发总量可增加30.33mm;风速的影响次之,方差贡献25.4%,水汽压和日照的影响较小,其方差贡献分别为1.5%和1.2%。潜在蒸发量以逐年增大趋势发展,尤其是近10年增长速率达4.22mm/年,而同期的气温是增加的,风速是减小的,尤其是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明显变暖,天津地区的气温一直处于缓升中,年均温增幅0.064℃/年,冬季增温更加明显,增温幅度约为0.29℃/年,风速的减幅每年约为0.034m/s,因此,蒸发增大是必然的。同时天津地区降水量一直在减少,20世纪90年代降水减少的趋势非常明显,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潜在蒸发增大,加之降水减少,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年际间的持续干旱,使天津的气候吴干旱化趋势发展。

【基金】 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类项目2002DIB20067
  • 【会议录名称】 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
  • 【会议时间】2003-12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P426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