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寰齿关节定量解剖研究及人工寰齿关节研制的可行性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胡勇杨述华谢辉徐荣明马维虎

【机构】 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脊柱外科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

【摘要】 目的通过解剖观察和测量国人寰齿关节以获取形态学参数,研制能替代寰齿关节功能的人工寰齿关节提供解剖数据。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32套正常成年人寰齿关节新鲜标本的相关参数,包括寰椎前弓宽度(AW)、寰椎前弓与侧块相连处厚度(AD)、寰椎前结节厚度(AT)和高度(AH)、寰椎侧块中点高度(MHL)和长度(L)、寰椎侧块宽度(LW)、齿状突高度(DH)、齿状突横径(DW)和前后径(DD)、齿状突后倾角(β°)和齿面角(θ°)等 19项内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为研制人工寰齿关节提供形态学参数范围。据此设计仿生人工寰齿关节,在3具成人尸体标本进行模拟人工寰齿关节置入手术。结果测得寰椎前弓宽度(AW)平均为(20.45±1.53) mm、寰椎前弓与侧块相连处厚度(AD)平均为(3.91±1.32)mm、寰椎前结节厚度(AT) 和高度(AH)平均分别为(9.43±1.93)mm 和(10.23±1.32)mm、寰椎侧块中点高度 (MHL)和宽度(LW 平均分别为 (13.68±1.38)mm 和(12.98±1.52)mm、齿状突高度(DH)平均为(15.25±2.11) mm、齿状突横径(DW)和前后径平均分别为 (DD)(9.69±1.38)mm 和(11.26±1.02) mm、齿状突后倾角(β°)平均为(12.23 ±4.27)。和齿面角(0°)平均为(65.48 ±2.17)°。人工关节由寰椎部件、枢椎部件和配件构成。模拟手术中无椎动脉损伤和假体压迫脊髓。结论人工寰齿关节的研制在形态学上具有可行性;人工寰齿关节的研制是既能重建寰枢关节稳定性,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寰枢关节旋转功能的可行性技术: 为了安放牢固、操作方便、保持运动功能以及避免副损伤,各部件参数有一定的选取范围,适用于一切需作前路齿突切除减压的病例。

  • 【会议录名称】 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7-09
  • 【会议地点】中国湖北武汉
  • 【分类号】R687.1
  •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