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结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
【作者】 陈建庭; 陈旭琼; 金大地; 瞿东滨; 张忠民; 杨春露;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病科;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处凹凸两侧椎旁肌形态和结蛋白及波形蛋白的表达,探讨椎旁肌在特发性脊柱侧凸(I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2005—07/2006—11间南方医院脊柱骨病科部分 IS 患者(12例)顶椎凹凸两侧、先天性脊柱侧凸(CS)患者(5例)顶椎凹凸两侧,正常对照组(5例) 椎旁肌进行活检,标本行4%的多聚甲醛固定和制片,HE 染色,光镜下观察椎旁肌的形态改变;行2.5%的戍二醛固定和制片,电镜下观察椎旁肌的形态改变; SP 法分别对光镜切片的结蛋白和波形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蛋白表达;应用图象分析系统测量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反应椎旁肌蛋白表达强弱的光密度(OD),并应用 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各组间所测 OD 值进行 one—way ANOVE 分析,两两比较用 SNK-q 检验,α=0.05。结果 IS 患者椎旁肌在光镜及电镜下均有病变,凹侧椎旁肌病变较重,凸侧椎旁肌相对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结蛋白在各组椎旁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IS 凸侧组、IS 凹侧组、CS 凸侧组、CS 凹侧组和对照组各组椎旁肌结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s)分别为:0.2727±0.04775、0.1898±0.02581、0.2768±0.037 16、0.1869±0.03055、0.242 9±0.027 17。one-way ANOVE 分析结果示椎旁肌结蛋白表达在各组有显著差别(p<<0.01)。进一步用 SNK-q 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别发现,IS 及 CS 患者椎旁肌在顶椎凸侧相对于正常组结蛋白表达稍强 (P<0.05),IS 及 CS 患者椎旁肌在顶椎凹侧相对于正常组表达减弱(p<0.05), IS 与 CS 患者同侧椎旁肌两组间在形态和结蛋白及波形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别 (P>0.05)。而波形蛋白表达在各组间椎旁肌肌纤维内均无表达。结论 IS 患者椎旁肌不存在再生现象,IS 患者椎旁肌结蛋白表达凸侧增强及凹侧减弱继发于 IS。
- 【会议录名称】 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7-09
- 【会议地点】中国湖北武汉
- 【分类号】R682
-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