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颈椎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突畸形的手术治疗(83例报告)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张凤山孙宇潘胜发刘忠军陈仲强王少波马庆军党耕町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摘要】 目的合并颈椎后突畸形的颈椎病是颈椎外科治疗中的难点之一,本文拟总结分析其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2000年6月至2007年7 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手术治疗合并颈椎后突畸形的颈椎病83例,男58 例,女25例,年龄25-77岁,平均41.4岁。统计临床分型的分布规律。手术方法包括前路减压、融合、矫形,后路减压,后路减压加内固定、植骨融合以及后路减压加前方矫形融合四种类型。总结不同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并发症。15例患者进行了早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脊髓和神经根功能评价、轴性症状和交感神经症状的改变、后突畸形的变化以及颈椎融合的情况。结果临床分型:脊髓型57例,神经根型7例,交感型2例,脊髓型合并交感型11 例,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5例,脊髓型、神经根型合并交感型1例。手术治疗方法:前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47例(植骨材料包括自体骨块植骨、放置自体碎骨的椎体间融合器和钛网),单纯后路减压17例,后路减压、固定融合5 例,后路减压、前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13例,前路减压、人工椎间盘植入2 例,其中1例患者分期行后前路手术。随访结果:早期随访的15例,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75%,按术式分类,改善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前后路联合减压矫形、前路减压矫形、后路减压加固定、后路减压术。轴性症状和交感症状消除较快。前路手术的12例患者,11例纠正了后突,3例后路手术者后突矫形不满意。所有前路植骨节段均获得融合。未行后突矫正或后突矫形不满意者疗效差。2例后路手术未矫形者疗效差。其余病例的长期随访正在进行。结论:退变性颈椎后突畸形易导致脊髓病和交感神经症状,单纯后路手术不能达到矫形目的,神经功能改善较差。前路手术既可达到矫形,又可达到减压目的,对于合并椎管狭窄者需进行后前路联合手术。融合节段数明显多于不合并后突畸形的脊髓型颈椎病。使用内固定者骨性融合满意,同时可以利用内固定进行矫形。

  • 【会议录名称】 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7-09
  • 【会议地点】中国湖北武汉
  • 【分类号】R687.3
  •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