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的中长期随访与生物力学研究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病外科;
【摘要】 目的前瞻性评估单枚 PDN 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疗效,探讨人工髓核植入后生物力学变化。材料与方法①腰椎间盘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的中期临床随访研究。自2002年3月~2003年11月,共完成 PDN 置换术 65例,其中57例按随访时间2年、3年和4年分为 A 组(23例)、B 组(22例)、 C 组(12例)。男42例,女15例,年龄22~58岁,平均35.2岁。病程6个月~10 年,平均26个月。对57例接受人工髓核置换术的患者,术后进行了24~48个月的临床疗效随访研究。包括临床疗效、腰椎活动功能评价、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测量和并发症观察。②腰椎间盘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选用人体新鲜腰椎标本6具,对每具标本先后在正常状态、摘除髓核状态和人工髓核植入三种状态下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测试、软骨终板应力分布测试及有限元分析。结果①临床疗效。57例 PDN 植入术后患者获得2~4年随访,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显著缓解。随访期末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及 Prolo 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DN 假体植入能有效保持手术节段腰椎活动度。早期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显著增高,随访期末,各组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A 组平均降低4.2%,B 组降低12%,C 组降低18%。39例(68.4%)患者的 MRI 影像显示软骨终板信号异常,32例(56.1%)患者假体在椎间盘内有不同程度的下沉。②人工髓核植入后,手术节段稳定性显著提高,纤维环区域的终板应力较髓核摘除时显著降低,但仍高于髓核摘除之前。中央区终板应力增高,轴向加载时25mm 测试点较摘除髓核后增高6.97倍,较正常状态增高1.6%。结论单枚 PDN 假体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肯定,PDN 假体可有效保持腰惟活动功能, 尚不能有效保持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可出现软骨终板损伤和假体下沉等并发症。PDN 假体植入后节段稳定性显著提高,假体区域终板应力集中,尚不能完全达到髓核正常状态时的生物力学性能。
- 【会议录名称】 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7-09
- 【会议地点】中国湖北武汉
- 【分类号】R687.3
-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