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云开造山带条带—眼球状(环斑)花岗质杂岩的成因、时代及构造演化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彭松柏金振民付建明刘云华何龙清蔡明海王彦斌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

【摘要】 粤西云开地区广泛出露的条带—眼球状(环斑)花岗质岩石及紫苏花岗岩的成因和时代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对这套岩石进行的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离子探针(SHRIMP)定年和构造变形变质的研究表明,它们是形成于加里东期俯冲—碰撞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的岩浆岩系列,条带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眼球状(环斑)黑云二长花岗岩到紫苏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含榴片麻状花岗岩,形成时代逐渐变新,岩浆结晶锆石SHRIMP年龄由465±10Ma、467±10Ma和435±11Ma变为413±8Ma,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也由俯冲—碰撞火山弧环境(条带状花岗岩)转换为碰撞造山后环境(眼球状、环斑花岗岩),直到典型的碰撞后伸展环境(紫苏花岗岩、含榴片麻粒花岗岩),而且紫苏花岗岩、含榴片麻状花岗岩具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侵入辉长岩(392±50Ma)的形成则标志俯冲—碰撞造山作用的结束和陆内伸展作用环境的开始。云开造山带加里东期环斑花岗岩中环斑结构和A型紫苏花岗岩等压降温后成合晶变质结构的形成与韧性变形关系的研究表明,环斑结构和等压降温后成合晶变质结构的形成略晚于伸展作用形成的韧性变形面理,显示在加里东期花岗岩形成后又经历了快速抬升伸展揭顶。云开造山带条带—眼球状(环斑)花岗岩及紫苏花岗岩中锆石阴极发光和离子探针(SHRIMP)定年的结果显示,大部分锆石都可以分为三层,即内核残留锆石、中间变质结晶过渡层和最外层的岩浆结晶部分,内核残留锆石年龄变化较大从1600-2800Ma,中间变质结晶层年龄相对集中分布于900-1100Ma,最外层岩浆结晶部分年龄集中分布于413-467Ma,结合紫苏花岗岩中麻粒岩获得的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1164±56Ma显示,条带—眼球状(环斑)花岗岩及紫苏花岗岩存在四堡期(格林威尔)造山和麻粒岩相变质热事件的重要信息,但它们应代表加里东期扬子板块向华夏板块俯冲—碰撞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岩活动的产物,并且经历了碰撞造山后的快速抬升伸展揭顶作用。

  • 【会议录名称】 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4
  • 【会议地点】中国海南海口
  • 【分类号】P588.1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变质岩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化学流体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岩浆岩专业委员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