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长期趋势分析
【作者】 孙喜斌; 刘曙正; 刘志才; 戴涤新; 李变云; 全培良; 陆建邦;
【机构】 河南省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林州市肿瘤医院流行病室;
【摘要】 目的: 描述性分析林州市居民1965~2003年期间的食管癌发生率变化的长期趋势,探讨时期和/或出生队列效应对该地区食管癌发生率时间趋势的影响。方法:从林州市肿瘤登记处数据库中抽取林州市1965~2003年期间发生食管癌和食管癌死因的全部记录,分性别按5岁年龄组及 5年一个时期分组,并与相应的人口数据连接。计算年龄别发病率、死亡率及世界人口年龄调整发病率和死亡率,绘制年龄-时期和年龄-队列的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曲线图, 运用对数线性模型进行年龄-时期-队列分析,估计各项参数,比较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林州市男性居民世界人口年龄调整发病率在1965-1969年期间为 150.83/10万,1980~1984年上升到188.02/10万,后继的各时期其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到2000~2003年发病率下降为94.20/10万。女性的世界人口年龄调整发病率的变化趋势与男性的趋势变化基本一致,在1965-1984年期间呈上升趋势,自1985-1989年后的近20年期间则呈现下降趋势。相应的三个时期的世界人口年龄调整发病率分别为:85.49/ 10万、125.49/10万和72.10/10万。年龄-趋势模型估计趋势参数显示:男、女食管癌发生率年下降百分比分别为 1.08%和0.74%;同时期男、女性食管癌死亡率的长期变化趋势与发病率的长期趋势相同,其年下降百分比分别为 1.61%和1.24%。食管癌发生率下降的部分占死亡率下降的 60%左右。如果以上世纪80年代为起点,食管癌发生率的下降速率大于死亡率的下降速率,其死亡率的下降中有80% 以上是由于发生率下降所致。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出生队列效应在变化趋势中起主导作用,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出生队列在男女性别中均呈下降的效应。结论:林州市居民食管癌发生率在1965~2003年期间呈下降趋势,出生队列效应对该地区食管癌发生率长期变化趋势产生主要影响。
- 【会议录名称】 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6-10
- 【会议地点】中国天津
- 【分类号】R735.1
- 【主办单位】中国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