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连云港沿海蛤蜊科贝类rRNA基因18S-ITS1序列分析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陈建安孟学平

【机构】 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

【摘要】 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中国蛤蜊(Mactra chinesis)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属帘蛤目蛤蜊科贝类,前者属腔蛤蜊属,后两种属蛤蜊属。这三种贝类是连云港沿海(黄海海域)的习见品种,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消费者喜爱的海鲜。西施舌和中国蛤蜊目前没有进行大规模人工养殖,四角蛤蜊已有人工养殖,是连云港地区水产品市场重要的经济贝类。目前,西施舌等三种贝类的繁殖生物学,核型分析、增养殖等方面的研究均有报道,利用分子手段进行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利用 PCR 扩增和测序技术获得了连云港海域三种贝类核糖体 RNA 18S-ITS1-28S 区域序列。用 DNAStar 和 MEGA 3.1软件分析18S 的3′端和 ITS1的5′端部分(18S-ITS1)序列的碱基组成,进行序列比对,用 N-J 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所扩增的西施舌、中国蛤蜊、四角蛤蜊18S-ITS1序列长度(去除28S 的5′端和 ITS1的3′端部分序列)分别为1052bp,1017bp,1013bp,种内序列同源性为99.0%-99.4 %,同属种间同源性为70.1%-71.1%,不同属种间同源性为44.9%-46.3%。所得 ITS1的5′端部分序列长度分别为910bp,875bp,871bp,G+C 含量(58.90%-60.23%)高于 A+T 含量,西施舌的 ITS1是目前发现的双壳贝中最长的。18S 区序列保守,种间仅存一个碱基转换位点, 空间折叠显示,此变异未引起其二级结构的改变。系统进化树显示中国蛤蜊与四角蛤蜊亲缘关系近,与西施舌的亲缘关系远,与形态学分类依据一致。此研究结果揭示,ITS1序列适于蛤蜊科内种间、特别是同属种间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而不适于种内个体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基金】 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2005HS009);淮海工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KK01050);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5SJD240028);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7066)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
  • 【会议时间】2007-10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济南
  • 【分类号】S917.4
  • 【主办单位】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