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LASEK和PRK矫正低、中度近视的比较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余野王勤美瞿佳许琛琛杨路

【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屈光手术中心

【摘要】 目的:比较LASEK和PRK矫正-1D至-6D近视的结果,并对LASEK矫正低、中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激光角膜上皮磨镶术(laserepithelialkeretomileusis,LASEK)作为一种新型的准分子激光手术,其原理是通过在角膜上皮层分离出一个角膜瓣,然后再用激光进行切削,最后将角膜上皮瓣复位,并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3-4天。本文对43例(86眼)等球镜度在-1D至-6D的近视患者进行矫正,每例患者中随机选择一眼接受LASEK而对侧眼接受PRK。其中男27人(63%),女16人(37%),平均年龄21.7±4.6岁(18岁到34岁),平均术前等球镜度PRK眼组为-3.90D±0.59D(-1.00D到-6.00D),LASEK眼组为-4.15D±0.48D(-1.00D到-6.00D),两组的术前等球镜度无显著性差异(P=0.57)。术前所有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5.0。术后随访6~10个月。术后3、10天、1、3、6、9个月记录裸眼视力、屈光度和角膜上皮下混浊情况。结果: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裸眼视力、屈光度和角膜上皮下混浊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有3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始,接受PRK眼较LASEK眼有较严重的角膜上皮下混浊,其中1例Haze为2.0级,以至于裸眼视力降至4.0。结论:LASEK治疗低、中度近视安全、有效;LASEK与PRK比较能否显著地减少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有待于更多样本、更长期的术后观察和研究。

  • 【会议录名称】 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
  • 【会议时间】2004
  • 【会议地点】中国杭州
  • 【分类号】R779.63
  •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