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老虎洞窑和汝官窑瓷微量元素的研究

Studies on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of Laohudong Guan Ware and Ru Guan Ware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李家治邓泽群吴隽杜正贤马东峰孙新民郭木森

【Author】 Li jiazhi Deng zhequn Wu Juan (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Du zhengxian Ma dongfeng (Hangzhou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Relics, China)Sun xinming Guo musen (The Historic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nnan Provinces, China)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杭州市文物考古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摘要】 测试了杭州凤凰山老虎洞窑南宋地层(修内司官窑)和元代地层以及宝丰清凉寺汝官窑出土瓷片的微量元素.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指出老虎洞窑两个地层和汝官窑瓷片胎的微量元素含量分处在三个区域。说明它们所用的制瓷原料是不同的.这一结果有可能作为区分老虎洞窑两个地层和汝官窑瓷的科学依据。研究还发现老虎洞窑南宋地层瓷釉的微量元素分散性较大,而元代地层瓷釉则比较集中。说明修内司官窑在开创之初,对釉所用原料和配方正处在探索阶段,而到了元代则是在修内司窑较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现象也正符合文献记载的修内司窑是南宋王朝在杭州建立后所设立的第一个官窑。研究还指出南宋修内司官窑瓷的工艺虽为文献所说的是“袭故京遗制”,但也仅在底足外撇,满釉支钉支烧等某些工艺特点上见到汝窑的影响。由于南宋修内司窑地处南方,所用原料和烧制工艺均不可避免地受到南方越窑等成熟工艺的影响,使得修内司官窑瓷无论在微量元素的含量上或外观色调上都和汝官窖瓷有明显的差别。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JCX-No4);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资助项目
  • 【会议录名称】 The Methodology, Prospect and Significance on Non-destroyed Scientific Determination for Chinese Ancient Ceram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
  • 【会议名称】CCAST“中国古陶瓷无损科学鉴定的方法、前景和意义”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2-06
  • 【会议地点】Beijing, China
  • 【分类号】K876.3
  • 【主办单位】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