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莺歌海盆地含烃及超临界CO2流体及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第二海洋研究所;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院;
【摘要】 <正> 莺歌海盆地位于南海北部西缘海域,以1号断裂带为界与其东部的琼东南盆地相毗邻。盆地发育于古红河断裂带之上,呈北西向延伸,面积约1.27×105km2。盆地具双层结构,下第三系为断陷,上第三系为坳陷。上第三系沉积巨厚,达8000~10000m。呈雁行式排列的泥拱背斜带(泥/流体底辟带)位于坳陷带中部。快速沉降、高地温、大规模的异常压力体系及泥-热流体底辟是该盆地最突出的特征。盆地内频繁的热流体活动、高含量的CO2和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甲烷气)资源,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依据流体对包裹体的类型组合,均一温度、捕获温度与压力、盐度;天然气同位素、轻烃分析、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等资料对莺歌海盆地的超临界CO2流体的成因及其与围岩和油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莺歌海盆地上新世以来频繁活动的热流体为碱性流体;其中所含CO2为深源无机成因,流体活动期间CO2处于超临界状态;CO2的分布受深成流体通道控制,主要分布于盆地中部的底辟带和1号断裂带附近。含烃及超临界CO2流体的频繁活动及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造成莺歌海盆地油气成因复杂。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
- 【会议时间】2002-10
- 【会议地点】中国北海
- 【分类号】P736.527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