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武昌与鹿屋地区P_c3-4发生率的比较
【机构】 武汉大学空间物理与电子信息学系;
【摘要】 <正>在低纬极低纬地区(L<1.5),由于存在着经向高阻尼衰减,且磁纬22°以下的磁力线大多位于电离层内,电离层中离子与中性分子的频繁碰撞使得Pc3-4频率范围内的表面波不可能与低纬磁力线共振耦合。因此,低纬Pc3-4的成因与传播机制以至形态学特征都与高纬地区有着很大不同。本文根据公开发表的日本鹿屋地磁台(Kanoya.Geog31°25′N,130°53′E)地磁和地电快速变化观测记录年度报告(1978- 1981,1985,1987),以及我们在武昌地区(Geog.30.50°N,114.4°E)多年来对Pc3-4进行观测的部分记录(1985-1991),对两地区Pc3-4磁脉动活动规律加以比较和讨论。由于缺少鹿屋地区某些年份观测资料,我们尝试采用统计曲线拟合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以求讨论其活动规律,从而做出客观评价。而对武昌地区的观测资料(缺少秋季观测数据),主要是采用统计分析。所得初步结果如下。
- 【会议录名称】 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1992-11
- 【会议地点】中国云南昆明
- 【分类号】P318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