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焦炉工人代谢酶AKR1C3和核苷酸切除修复酶ERCC1多态性与DNA损伤水平的关系
【作者】 王红; 杨晓波; 陈永文; 毕勇毅; 白云; 郭亮; 梁华山; 邬堂春;
【机构】 武汉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和教育部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太原钢铁有限公司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 目的研究外源性化学物代谢酶AKR1C3和DNA损伤修复酶基因ERCC1多态性与焦炉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某焦化厂232名焦炉工人作为接触组,127名非焦炉作业人员为对照组,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评价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水平,采用7900序列检测系统和等位基因识别程序检测AKR1C3(rs12529)和ERCC1 (rs3212948、rs229888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AKR1C3和ERCC1的不同基因型与DNA损伤的关系。结果焦炉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Olive尾矩为1.21,显著高于对照组(0.64,P<0.01);在焦炉工人中,携带AKR1C3-His/His+His/Gln基因型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水平高于AKR1C3-Gln/Gln基因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ERCC1-rs2298881位点CC基因型个体的DNA损伤水平显著高于AA+AC型个体,差异有显著性(P<0.05)。进一步探讨ERCC1的两个SNP位点的单倍型与焦炉工人DNA损伤水平之间的关系,发现携带ERCC1的CC/GC、GC/GC单倍型对的焦炉工人DNA损伤水平高于CC/GA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上结果表明携带AKR1C3-His等位基因、ERCC1-rs2298881CC基因型可能增加焦炉工人多环芳烃暴露导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水平;并提示携带ERCC1某些特定基因型或单倍型的个体在机体DNA修复能力上存在差异,这些基因型与DNA损伤水平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会议录名称】 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会议、中国毒理学会遗传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学术会议、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广东省环境诱变剂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会议、中国毒理学会遗传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学术会议、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广东省环境诱变剂学会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8-11
- 【会议地点】中国广东深圳
- 【分类号】R131
- 【主办单位】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