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GIS支持下的土壤侵蚀与不同自然条件的空间相关性分析——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Spatial Relativities Analysis of Soil Erosion and Different Natural Conditions with GIS——for Instance in Changti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Author】 Wu Guo-sheng, Lin Hui-hua (Geo-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中心;
【摘要】 为了探讨土壤侵蚀与不同自然条件的空间关系,本文以南方丘陵水土流失典型区域——福建长汀为例,研究了不同自然条件下土壤侵蚀状况。在定义了土壤侵蚀指数基础上,将土壤侵蚀与其自然因子:水热条件、土地覆被、地形地貌都转化为同样投影体系下10m×10m栅格数据,再运用GIS的叠加运算功能,逐一分析每个自然因子与土壤侵蚀的空间相关性,进而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自然因子的权重,并将各自然因子的栅格数据通过逐级加权累计获得自然因子综合评价指数,再与土壤侵蚀栅格数据叠加统计分析,研究综合自然条件下的土壤侵蚀分布特征,由此得出了土壤侵蚀与自然因子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长汀县土壤侵蚀最严重区域分别对应于各自然因子是:①热量因子中:>10℃积温为5971—6034℃的区域,即中等积温地带;年平均气温为18.106℃~18.371℃的区域,属年平均气温较高区域;②水分因子中:相对湿度78%~78.445%的最大区域和年降水量为1700mm~1708.937mm的最小区域;③土地覆被中:NDVI值为-0.3699~-0.1711的区域,属植被覆盖较差地区;④地形地貌中:海拔高度为220m~355.56m的最低区域;坡度为8 -15的平缓坡区域;坡向为东北的区域;⑤从综合评价中:自然因子综合评价指数最低和中等的区域。可见,自然因子是福建长汀水土流失的重要影响因子但非主要因子。这一结论与传统研究结果相符,说明GIS技术对深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有深远的意义。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4-12
- 【会议地点】中国广州
- 【分类号】S157;P208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